本次主要讲述的是种植业,下次是养殖业,最后是畜牧业。畜牧业将和种植和养殖并列,至于林业就不说了。
一、种植业产前
1、种子种苗提供,会更倾向于本地化,同时很多品种将迎来品种更新换代
2、互联网卖种子种苗,只适合C端,不会影响B端,B端都是要有质检、现场验货,不行就退货。也是本地性质为多,至少有本地销售。
3、互联网只能做种子种苗展示窗口,不能做线下创新替代。
4、种子研发,国际化会加速,可类比医药。但本地的试验验证过程会延长。
5、育种技术和设施将普及,农民会越来越少自己育种。
6、水果育种虽会集中,但会按销售区域提供差异化种苗
二、种植业产中
1、农技获取方式更便利,但需有效辨别。
2、互联网农资涉及面会增加,政府会加强有效监管质量。需警惕不规范入场选手,有些时候农资效果无对照组体现
3、传统农资占比不会低于50%,与批发市场、贸易商等绑定关系会加强。
4、投入品监管会进一步加强,数据可支持监管,农场和合作社需注意试点。
5、适合做大宗农产品的农产品生产种植将更加标准化,也适合标准化。
6 、农业科技将在种植生产中发挥更大价值、投入产出比仍然不高,但是前提条件是生产过程管理水平的提高。绝不能为了农业科技为了补贴而上农业科技。
7、一定区域内的单品种集约化种植,不再是经济作物的专利,其他品类也会尝试。但要注意经营主体的风险。
三、种植业产后-初加工
1、农产品生产地将更大力发展配套的初加工(贸易)和冷链,将农业全产业链留在当地。
2、产销一体的农业县域将越来越多。
3、精益生产这种纯制造业的思想也会随着生鲜电商深入初加工,初加工工人分工明确、人工操作标准化。
4、初加工标准仍然将来自贸易企业为主,经过生鲜电商互联网式优化后,再反哺传统贸易。
5、农业初加工将和冷链冷库加强绑定。
6、农业初加工也会形成产业工人,需要关注。
四、种植业产后-深加工(最小包装)
1、随着网红食品的层出不穷,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后的食品形态,也是一种好归宿。
2、食品的工业化将让农产品深加工率先进入数字化。
3、会产生越来越多食配、生鲜电商等近消费终端的深加工业态。
4、面向生鲜电商和社团团购的深加工将为城市带来诸多凌晨就业行业。
5、自动化深加工产线将被应用,但面向终端的交付前质量管理还是需要人工。
6、最小包装的深加工过程也会有精益生产。
五、种植业产后-贸易和物流等
1、冷链会越来越多,真实用到制冷的冷链车也会增加。
2、旧一代的氟利昂制冷冷库会因为安全等问题被逐一替代。
3、传统贸易仍将占据贸易的半壁江山,并被迫优化管理。
4、进口水果需求会增加,水果竞争会加剧,国产水果需谨慎。
5、订单反向农业会越来越多,包括认养农业的小订单。但基本交付时会出现供求不平稳。
6、农产品做贸易仍然比生产风险更小。
7、靠直播的农产品销售,价值仍然不高(客单价和利润不高)